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王安石這首《元日》,描寫在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,春風送來暖暖的氣息,取出去年除夕用屠蘇草泡的酒,全家老小團圓共飲,家家戶戶在天將亮、日光由暗轉明時,總拿出新桃木刻成的門神把舊門神換掉、用新的春聯換下舊的春聯。新年正是送舊迎新的好時節,冬去春來、苦盡甘來,新年人人都有新希望。
這世界的真理實相為「無常」
新的一年您又有些什麼新希望呢?是「天增歲月人增壽,春滿乾坤福滿堂」?或是「門迎春夏秋冬福,戶納東西南北財」?又或是「四季平安三代福,百年孝友一家春」?還是「久旱逢甘霖,他鄉遇故知,洞房共花燭,金榜終題名」呢?
為人父母的,大概總把新希望,寄託在最心愛的孩子身上吧!
如果可以,真恨不得能讓孩子「一帆風順、二億資產、三華聚頂、四季平安、五福臨門、六六大順、七星高照、八方來財、九久康泰、十全十美、百事可樂、千事吉祥、萬事如意」吧!
然而,即使上述的新希望都能「夢想成真」,您就真能心滿意足了嗎?所謂「漢武為帝欲作仙,石崇巨富嘆無錢,嫦娥照鏡嫌面醜,彭祖焚香祝壽年」,即使萬事如意,人的欲望卻是個無底洞,永遠沒有填滿之時;更何況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,又怎能不讓人在一個又一個希望中永無止境地追逐下去呢?
就算您真的能夠「心想事成」,也能夠「知足常樂」,您就真的「心無罣礙、無有恐怖」了嗎?當我們追逐著我們的新希望、新夢想時,天是增了歲月人卻是在減壽中,一年過去就少一年;當我們期望著孩子延續我們的香火、希望、夢想時,我們也正一步一步走向死神的懷抱。我們內心的恐懼真的平靜了嗎?
「生從何來?死往何處?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」這些問題是否仍會在您功成名就時,三不五時地跳出來質問您呢?更別提當您功敗垂成、心灰意冷時,是否更是一再地逼問著您無處可逃呢?
凡夫如你我,新年新希望總離不開祈求美好的「人天福報」,在諸佛菩薩看來仍離不開一個「貪」字,當我們得到我們希望的境界,我們就會生起貪心,希望能夠「常保」這美好的境界,因而心中便生起了「害怕失去的恐懼」,然而這世界的真理實相卻是永遠在變異壞空的「無常」,並不會因為我們希望它不變就恆常不變,當美好的境界開始變異,「愛別離苦」就此產生。
反過來,當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境界,「求不得苦、怨僧會苦」就產生了,而且我們還會針對阻礙我們的人事物生起「瞋心」,最可悲的是我們卻仍「以苦為樂」愚「痴」地不斷生死輪迴重複相同的錯誤和痛苦。
但如果真如你所說,難道我們就不該懷抱希望嗎?難不成要消極絕望地空度一生嗎?那還不如一了百了!難就難在:還真無法一了百了!如果真能一了百了,又何需來這世上一遭呢?諸佛菩薩又何需出生於世來教化世人呢?
不貪不瞋不痴,立下新年新願
要想心無罣礙、無有恐怖就需斷除貪瞋癡三毒,做到不貪不瞋不痴,其中又以不痴為先,不痴就是要有智慧,怎麼樣才能算有智慧呢?認清真理實相就是有智慧。真理實相又是什麼呢?「無常、無我」就是真理實相。什麼是無常、無我呢?一切都是因緣合和,因緣一直在變,因此絕無恆常不變的人事物,也無法由自我來獨自決定一切。
認清這個真理又有何用呢?正因為我們都是因緣的一部份,所以我們都該盡其在我,但也都不該認為一切都是我們能獨自決定的,我們有我們的影響性,但未必有絕對的決定性。於是我們的新年新希望不妨就如同寧靜禱文:「親愛的上帝,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,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,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,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。」
如果我們真能有這樣的智慧,並拿出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,去實踐利人利己的新希望,當希望成真時也知道終有一天它會變異,而能有雅量地接受它,因此就不再害怕失去,亦不再貪著;當希望落空時也能了解我們只是因緣的影響因素之一,從容地接受它的無法成真而不再瞋恨。
因此我們就能不貪不瞋不痴地在新年立下我們的新希望:除舊~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今對佛前求懺悔」;迎新~「往後所作諸善業,皆由無終戒定慧,從佛法僧之所出,今對佛前求加持」。
文/日修(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44期)
|